Taken from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76794&Pid=1&Version=0&Cid=837&Charset=big5_hkscs
教會承傳與教牧按立
農曆正月,除了是華人社會一年之始,也標誌著由冬入春的季節交替,即使仍然乍暖還寒,卻漸見枝頭嫩綠,生機盎然。不過嫩芽能夠在冬天後茁壯成長,絕非無中生有。或是靠賴種子莖球的儲備能量,或是靠錯節盤根來吸收泥中養份,無論如何,都是基於之前點點滴滴經年累月的生長功夫與累積成果。這個現象提醒人類社會,社群得以發展,薪火相傳,當中有新世代的破土而出,也總是建基於前人的努力耕耘。
近年香港教會群體的不同環節,是教牧領導也好,是海外宣教也好,不時都浮現青黃不接的憂慮。其實教會群體之中的新力軍的湧現,從來未曾停止過。具體的數字仍有待相關的調查跟進與發掘,然而一些大型青年宣教聚會,表明願意投身宣教的青年人,可達數百之譜。而本地新生獨立堂會的數量,亦愈見增多,會眾人數亦動輒數以百計,其堂會文化主動積極。新舊交接必然為現狀帶來改變,特別在著重於信念承傳的宗教群體而言,要歡迎健康改變和發揚有時也實在並非易事。生怕變革導致信念流失的合理顧慮,有時亦會成為教會與社群世代更替漸行漸遠的保守因素,消耗新生代的熱情和努力。
另一方面,新生代的優勢,也可以同時是缺點。破土而出,破舊立新的活力,也可能會「將嬰兒連洗澡水也一併倒掉」。要避免這個情況,新一代能否有足夠的神學裝備,承傳先賢前輩的經驗與智慧,是其中一個關鍵。然而這在今天華人教會的教牧生涯中也不一定是理所當然。近年一些個別的新生獨立堂會,負責主要牧養的教牧可能未有接受過任何神學院校的全面訓練就已經被確認按立。我們不會否認他們當中有信仰方面的獨特領受,卻不容易讓外間信服其對基督教信仰的承傳充份,最終殆誤的是會眾以至大眾的信仰生命。
基督新教的社群生態,不單宗派林立,獨立堂會亦非新鮮事物,當中既是保存先賢經驗與智慧的空間,是信徒教牧忠於一己領受而彼此守望的空間,更是上主更新變化的空間。要取得平衡,教牧按立制度是必須細心檢視的核心環節。在現今的華人教會裡,不同宗派與堂會的按立制度並不劃一,也實在毋須劃一;然而按牧團人選是否有記錄可考,參與按牧的教牧同工在按立前是否盡力審視受按者的背景和條件,在按立後有否跟進被按者的牧職事奉和靈命成長,這些方面均需要主內長執兄姊加倍留意,慎重行事。
保羅當年向哥林多教會以栽種來比喻,使信仰生命得以成長的,乃是神(林前三7),然而這個比喻亦沒有忽略栽種者的功夫,還有定時定刻的灌溉照料。甚願在上主的護佑下,教會繼續得見更新的動力。誠心所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